法医学鉴定差错专题

  • 损伤程度鉴定意见错案回顾性研究

    汪元河;周智露;朱安娥;杨小蓉;范飞;鲁婷;邓振华;

    目的 拟探究重新鉴定案件中错误鉴定意见的特点,分析在重新鉴定案件中,同一损伤案例不同鉴定意见的原因、特点与共性,以此类案件在案件受理、鉴定过程、分析论证及条款援引提供借鉴。方法 对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和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受理的人体损伤程度重新鉴定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收集的81例人体损伤程度重新鉴定案例中,损伤类型主要为骨折、软组织损伤、肌腱损伤、颅脑损伤、神经损伤、关节损伤、脏器损伤等。其中公安系统委托案件74例,以原发伤为鉴定依据的72例;鉴定次数超过3次的案件7例;鉴定次数2次的案件74例,其中既往鉴定意见与重新鉴定意见不一致的53例,其中伤情等级上升的29例,伤情等级下降的24例。结论 在受理重新鉴定案件时,人身损害事实认定需针对不同损伤类别选择法医临床学相关客观检查技术,如临床影像技术,需判断影像学资料是否作为该案件的关键性证据,必要时寻求相关领域专家辅助;案件受理环节需要收集及审阅病历资料、首次鉴定意见书及询问笔录等关键性鉴定材料;鉴定人也应当提升对条款的理解、鉴定时机的把握、自身阅片能力及规范法医学鉴定过程。

    2025年02期 v.40;No.216 137-14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骨损伤鉴定错案的回顾性研究

    王廷宏;邱丽蓉;冷祺;黄一思;张伟;章丽霞;邓小冬;邓振华;刘云;

    目的 研究有争议的骨折法医临床重新鉴定案例,并基于骨原发性损伤、并发症及后遗改变的事实认定错误,探讨其特点、原因以及对策,为类似案件在鉴定材料收集、鉴定时机把握及检查方案选择提供鉴定思路,以形成此类案件的鉴定范式。方法 收集2020年—2024年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受理的相关骨折法医临床重新鉴定案例103例,对其初次鉴定和重新鉴定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重新鉴定案例占比较高(69.90%),以残疾等级(67.96%)、损伤程度(30.10%)为主;残疾等级初次鉴定个人委托占比高(92.86%),重新鉴定则以单位或共同委托为主(92.86%)。残疾等级意见一致率为55.26%,损伤程度意见一致率59.38%。残疾等级重新鉴定以四肢长骨、脊柱及肋骨骨折为主,意见降低残疾等级占比75.53%。损伤程度重新鉴定以肋骨、眶骨及鼻骨骨折为主,意见加重伤情占比84.62%。残疾等级鉴定骨折认定一致率为92.21%,损伤程度鉴定骨折认定一致率为65.63%,骨折后遗症认定一致率为48.94%。不一致即认定其损害事实错误,包括是否存在骨折、骨折新鲜与陈旧鉴别、骨折性质及后遗症等,案例主要集中在肋骨、眶骨及鼻骨骨折。初次鉴定CT元数据使用率(25.00%)显著低于重新鉴定(95.00%)。重新鉴定骨折后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鉴定时机较初次鉴定显著延长(P=0.000 2),且鉴定意见一致案件的鉴定时机显著低于不一致案件(P=0.036)。结论 影像数据类型和鉴定时机可能是影响骨损伤法医临床鉴定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因素,必要时可常规采用动态CT元数据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认定肋骨、眶骨或鼻骨骨折,减低错案鉴定风险。

    2025年02期 v.40;No.216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法医学鉴定错误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刘鑫;阙继红;

    法医学鉴定意见在诉讼活动中越来越重要,与法医学鉴定相关的错误问题也引起了法律诉讼相关各方的重视。关于法医学鉴定错误的概念是有争议的,往往容易引起责任承担的联想,因此相关研究不赞成使用法医学鉴定错误的概念,由此衍生的错误率更是容易引起争议。法医学鉴定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偏差,包括仪器设备、技术方法、认知等,这些偏差可能产生叠加效应,最终法医学鉴定错误由量变走向质变,形成了严重错误的法医学鉴定意见。加强对法医学鉴定技术和方法的评价,严管法医学鉴定技术和方法的准入,以及加强法医学鉴定质量控制、培训和庭审质证,对于减少法医学鉴定错误,提高法医学鉴定意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v.40;No.216 150-15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涉医学影像的法医临床鉴定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

    官莉娜;严赫;杜琦;李胜蓝;张卓;敖健恒;普珊;李韵兰;洪仕君;

    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法医临床鉴定意见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本文结合肋骨骨折、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四肢关节合并韧带损伤、鼻区骨折、骨骼先天变异及骨骺损伤等典型案例,系统分析影像学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包括影像技术的局限性、鉴定人阅片经验不足、损伤机制及伤后影像学动态观察不充分等因素。通过建立规范的影像学复查机制、实施多模态影像联合诊断、严格审阅原始影像资料以及加强解剖变异与损伤鉴别的影像学专业知识学习等对策,以期提升法医医学影像学诊断质量,为法医临床鉴定实践提供更精准、可靠的技术支撑。

    2025年02期 v.40;No.216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易错误支持亲子关系鉴定1例

    林勇;陈吉娜;陈美春;林晓明;

    <正>在法医物证实践中,基因突变是较常见的现象。本例通过STR分型发现疑似基因突变,排除等位基因漏检(allelic dropout),且计算CPI在0.000 1与10000之间后,补充检测系统,按突变基因计算39个STR基因座的CPI> 10 000,可以得出“支持”的错误结论。因为在补充检测的STR系统中又出现新的疑似突变基因,所以引起法医的警觉,在加测X-STR系统后,最终出具“排除”两者为生物学母子关系的结论。

    2025年02期 v.40;No.216 163-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嵌插式肋骨骨折误诊为陈旧骨折伤残鉴定1例

    赵彦豪;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徐某某,女,60岁。于2024年3月9日骑电动三轮车发生交通事故,病历记载其外伤当日肋骨CT报告单诊断为左侧第2肋骨骨折并骨痂形成(陈旧性骨折),右侧第3、6肋骨骨质欠规整,次日MRI提示胸2椎体骨挫伤,2024年3月13日肋骨CT报告单诊断右侧第2~6肋骨骨折,左侧第2肋骨陈旧性骨折,随后行一系列肋骨CT检查,于2024年11月21日进行伤残鉴定。

    2025年02期 v.40;No.216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论著

  • 隐花青鹅膏对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因子Bcl-2、Bax表达的影响

    邱柏宁;王跃兵;位斯杰;龙武;王蕊;马琳;习严梅;唐雪;雷普平;

    目的 探究隐花青鹅膏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表达,进而为隐花青鹅膏中毒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HL-1细胞)分为实验组(隐花青鹅膏浸膏干预)和空白组(添加PBS),用隐花青鹅膏浸膏干预后,运用TUNEL染色法观察HL-1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借助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L-1心肌细胞中Bax、Bcl-2、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相较于空白组,隐花青鹅膏浸膏干预组TUNEL染色显示凋亡荧光强度显著增加,隐花青鹅膏浸膏干预组HL-1细胞的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结论 隐花青鹅膏能促进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并且其或许和Bcl-2/Bax途径存在关联。

    2025年02期 v.40;No.216 168-1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复杂面部形态多维特征提取与遗传关联验证研究

    石欣;赵炜;江梓赫;侯欣雨;范虹;李彩霞;赵雯婷;

    目的 人类面部形态是具有较高遗传力、高度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外观表型。传统的面部形态遗传分析多是基于面部特征点测量特征,使用线性回归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但该方法提取的面部形态特征信息有限。本研究建立了针对多维面部表征的提取方法,并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验证已报道过与脸部显著相关的47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面部表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面部3D图像后,基于3D可变形人脸模型与HR-net网络对3D图像进行对齐与量化,得到高密度的3D面部点云数据。对点云进行无监督聚类后,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每个面部区域的数据降维和多维形态表型提取。基于多维表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与典型相关分析进行遗传关联分析。结果 共验证得到10个与中国汉族面部形态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其中7个SNP经PLSR方法验证,2个SNP经CCA方法验证,1个SNP在两种方法中都被验证。结论 10个显著相关SNP位点中的9个相关面部形态区域与之前在其他人群中的报道一致,说明影响复杂面部形态的基因具有跨人群效应。

    2025年02期 v.40;No.216 1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颌面部骨骼CBCT增龄性变化的法医学年龄推断

    倪首涛;单迪;郑吉龙;李洋;杨超朋;曹伟波;何光龙;

    目的 建立基于中国华北地区汉族人群颌面部骨骼CBCT增龄性变化的法医学年龄推断方法。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7~50岁汉族人群CBCT影像学资料,采用Mimics 17.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0例(实验组420例,盲测组60例,男女比例各占50%)CBCT图像进行3D重建并获取16项指标的实测值,进而通过SPSS 2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与年龄相关显著性指标,并构建回归方程。结果 建立适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区间的基于年龄相关显著性指标的回归方程,其准确率随年龄区间增加而递减。其中,男性各年龄区间回归方程的盲测准确率介于62.6%~80.6%之间,女性介于55.3%~76.6%之间。结论 本研究丰富了中国人颌面部骨骼数据信息,建立了基于颌面部CBCT增龄性变化显著指标的多元年龄推断回归方程,为法医学年龄推断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和推断方法。

    2025年02期 v.40;No.216 181-187+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双能量CT Bone Marrow Edema定量评估肋骨骨折演变时间节点的价值

    杨斐;姚永杰;李杰;厉帆;杨美霞;魏文鑫;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 Bone Marrow Edema(骨髓水肿)定量评估肋骨骨折演变时间节点的价值。方法收集60例双能量CT扫描的胸部外伤患者,利用CT Bone Marrow Edema技术,标准化定量肋骨骨折处骨髓水肿区域及骨折两侧1 cm处正常区域骨髓CT值,得到三期骨髓水肿标准化CT值增量与VNCa标准化CT值增量。对数值变量行统计学描述,并对三期骨髓水肿标准化CT值增量、VNCa标准化CT值增量进行各自组间比较及两两间比较,对有差异的组别行诊断效能比较,由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评估,并计算Cut-off值。结果 三期骨髓水肿标准化CT值增量及VNCa标准化CT值增量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H=10.788,p=0.005;F=115.787,p=0.000),其中,软骨痂期(纤维性骨痂期)与硬骨痂-重塑期骨髓水肿标准化CT值增量有统计学意义(H=54.958,p=0.003),其余两两间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H=-25.603,p=0.183;H=29.354,p=0.113)。而三期VNCa标准化CT值增量两两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ROC曲线鉴别软骨痂期(纤维性骨痂期)与硬骨痂-重塑期骨髓水肿标准化CT值增量曲线下面积为0.652,Cut-off值为81.575 Hu,鉴别血肿炎症机化期与软骨痂期(纤维性骨痂期)VNCa标准化CT值增量曲线下面积为0.668,Cut-off值为55.700 Hu,鉴别软骨痂期(纤维性骨痂期)与硬骨痂-重塑期VNCa标准化CT值增量曲线下面积为0.905,Cut-off值为37.625 Hu。结论 通过双能量CT Bone Marrow Edema可定量评估肋骨骨折演变时间节点,骨折时间演变的标准化CT值增量差异性可为法医鉴定骨折处于不同时间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标准化CT值增量Cut-off值可一定程度上预测骨折所处时间阶段,为法医在鉴定肋骨骨折方面提供定量依据。

    2025年02期 v.40;No.216 188-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口腔曲面体层片的影像组学建立年龄预测模型

    戴永刚;魏岁艳;苏毓;郭静;

    目的 通过口腔曲面体层片的影像组学构建青少年的年龄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441例11.00~13.99岁青少年患者的全口曲面体层影像,导入3D slicer开源软件分割感兴趣区(ROI),通过Python提取所有患者的ROI全部特征,按照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者以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机器学习法分析影像组学特征和年龄特征间的关联,构建年龄预测模型。结果 从863个二维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出10个特征,使用三种机器学习法:支持向量机法、随机森林法、逻辑回归法,对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选择最佳的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评估,在测试集中女性AUC分别为0.795、0.830、0.795,男性AUC分别为0.830、0.864、0.846。结论 基于口腔曲面体层片的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诊断效能,可用于推断年龄。

    2025年02期 v.40;No.216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消息

  • 公安部技术监督委员会批准发布3项行业标准

    <正>2025年3月10日,公安部技术监督委员会批准发布了3项推荐性行业标准:GA/T 2332-2025《法庭科学纤维检验拉曼光谱法》GA/T 2333-2025《法庭科学塑料检验拉曼光谱法》GA/T 2334-2025《法庭科学胶粘剂检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以上3项标准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

    2025年02期 v.40;No.216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中国法医学杂志》关于投稿要求提供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知情同意书等的说明

    <正>为贯彻落实医学科研和实验的伦理规则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刊对相关论文投稿做出如下伦理要求:(1)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在文章中说明研究是否符合负责项目伦理审查的伦理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及遵循程度,是否符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的《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复印件,并在正文中说明受试对象(或其监护人)是否知情同意,提供有被试签字的知情同意书样本1份;(2)使用大龄胎儿(不得超过5个月孕期,无创研究不受此限制)为实验材料时,作者应该在文章中说明研究是否符合负责项目伦理审查的伦理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及遵循程度,

    2025年02期 v.40;No.216 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项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正>2025年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7项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45428-2025法庭科学伪造人像多光谱检验GB/T 45429-2025法庭科学伪造人像检验通则GB/T 45430-2025法庭科学伪造人像深度伪造检验GB/T 45431-2025法庭科学伪造人像检验系统评测GB/T 45432-2025法庭科学伪造人像来源检验GB/T 45433-2025法庭科学伪造人像可解释性检验特征集GB/T 19267.13-2025法庭科学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第13部分: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以上7项标准自2025年6月1日起实施。

    2025年02期 v.40;No.216 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25修订)

    <正>2021年4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公布根据2025年3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01号修订。为贯彻实施新制修订的法律法规,依法科学设定罚款事项增强部门规章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确保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决定:一、废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复议办法》(2013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号公布)。二、对16件部门规章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本决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作出的修改如下:(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落实主体责任,明确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管理人员职责,规范检验检测从业人员行为。”

    2025年02期 v.40;No.216 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主编专栏

  • 法医死亡时间推断的概述

    闵建雄;

    <正>死亡时间推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的热点问题。我记得1990年之前就读到过一本编译的前苏联的小册子,专门介绍死亡时间推断的各种方法,那时候国内外就有不少学者已经研究到物质颗粒(如血液内金属元素)和蛋白质(如组织酶类)的水平了。2000年之后,分子水平的DNA检验方法被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也不断兴起。但非常遗憾的是,一方面,这些新的方法和高端技术,似乎从来就没有被真正落地用于实践,目前法医在推断死亡时间的实践中,用的最多,相对也最有效的方法,基本上都是1990—2000年间建立的;另一方面,2000年之后,由于手机、视频和网络等的普及,案件中死亡时间推断不再是法医的“专利”,相反,利用这些技术推断死亡时间或案发时间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都已经远远高于法医专业现有的技术手段。在我的实践中,甚至已经有了利用智能电表的数据变动,推断案发时间继而推断死亡时间的经历。

    2025年02期 v.40;No.216 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技术与应用

  • 血液中依托咪酯含量的GPC-GCMS法测定

    何善传;江明;黄敏;石汪;刘立斌;王斌;王雷;

    目的 建立了血液中依托咪酯的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检验方法(GPC-GCMS)。方法 血液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在线GPC系统净化后,大体积进样供GCMS分析,以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 依托咪酯检出限为0.002μg/mL,在0.01~5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2,提取回收率在90%~120%之间,实际案例中血液样品检测到依托咪酯的含量为0.024μg/mL。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稳定,可以为血液中依托咪酯含量测定提供依据。

    2025年02期 v.40;No.216 199-202+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SLE-UPLC-MS/MS分析血液中2种苯环利定类新型致幻剂

    曾文灿;林葭;

    目的 建立了固相支撑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SLE-UPLC-MS/MS)分析血液中MXE(2-(3-甲氧基苯基)-2-乙氨基环己酮)和2-oxo-PCE(2-乙氨基)-2-苯基环己-1-酮)的检测方法。方法 血液样品采用固相支撑液液萃取柱提取净化,使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质谱进行定性及定量检验血样中MXE和2-oxo-PCE。结果 该方法 MXE和2-oxo-PCE在血液中检出限分别为0.15 ng/mL和0.17 ng/mL,在0.5~500ng/mL范围内均线性良好(r~2 > 0.999),回收率为90.7%~98.4%。结论 此方法简易、快速、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液中MXE和2-oxo-PCE的检验鉴定。

    2025年02期 v.40;No.216 203-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电子烟油中9种合成大麻素

    辛春艳;方毓;方少华;杨紫媛;郭倩倩;蒋思翠;

    目的 通过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电子烟油中9种新型合成大麻素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甲醇作为溶剂提取电子烟油,60℃水浴下氮吹浓缩,使用Acquity UPLC~?HSS T3(100 mm×2.1 mm,1.8μm)柱进行分离,以添加了0.1%甲酸的乙酸铵缓冲溶液(20 mmol/L)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HESI离子源的正离子模式下,采用DDA(FullScan+dd-MS2)模式测定,使用精确母离子峰面积进行外标法定量,保留时间和特征碎片离子进行定性。结果 9种合成大麻素空白烟油基质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均> 0.999;检出限为:0.000 1~0.01μg/g;定量限为:0.000 3~0.03μg/g;在烟油空白基质中低、中、高三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在75.7%~115%范围内;相对偏差均<8.5%。结论 此方法仪器检测时间仅为10 min,操作较为简便、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以应用到电子烟油中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

    2025年02期 v.40;No.216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UPLC-MS/MS法检测污水中4种合成大麻素及其代谢产物

    李昕怡;王韬任;牛德云;徐玉;李斌;孙加学;薛丹;李虹;

    目的 探究离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城市生活污水中4种合成大麻素5F-ADB、5F-MDMB-PICA、4F-MDMB-BUTINACA、MDMB-4en-PINACA及其标志性代谢产物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Oasis PRiME HLB柱(60 mg,3CC)进行样品前处理,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进行检测,以0.02%甲酸-2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和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WATERS ACQUITY UPLCHSS T3作为色谱柱,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结合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信息依赖性采集(IDA)、增强子离子扫描(EPI)多种扫描方式对8种非法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液相色谱-质谱中4F-MDMB-BUTINACA-M、5F-ADB、5F-ADB-M以及5F-MDMB-PICA浓度在1~25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MDMB-4en-PINACA浓度在5~25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4F-MDMB-BUTINACA、5F-MDMB-PICA-M以及4F-MDMB-BUTINACA-M浓度在1~5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8种目标化合物的不同浓度添加样品回收率在87.68%~104.68%之间,基质效应在88.61%~112.78%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5%。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适用于城市生活污水中4种合成大麻素及其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2025年02期 v.40;No.216 21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综述

  • 人类mtDNA分析技术及其法医学应用探讨

    刘京;蒋礼蓉;侯一平;王正;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法医学检验分析的重点对象之一,在人群遗传结构解析、母系谱系溯源、复杂亲缘关系鉴识以及混合斑去卷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无法获得核DNA图谱的陈旧或严重降解的疑难生物检材,mtDNA因其独特的环状结构和多拷贝特征或成为唯一可检测到的DNA来源。随着DNA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mtDNA分析也从一代测序的控制区发展到二代测序的全基因组,在提高单倍型分辨率的同时也促进了mtDNA的法医学应用实践。近年来,长读长的三代测序技术为mtDNA分析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学,以非拼接的方式获得mtDNA控制区或全序列,不仅可避免核-线粒体DNA序列的影响,而且进一步提升异质性的识别率。本文将介绍不同测序技术的相关原理,并对mtDNA在法医学个人识别、亲缘关系鉴定、混合斑检测以及生物地理祖先推断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后期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2期 v.40;No.216 220-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法医族源推断方法研究新进展

    邹星;邓建强;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对祖先信息遗传标记的检测以推断个体族群来源的法医族源推断技术已成为法医遗传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法医族源推断是个体身份鉴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案件侦查和司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线索和科学依据。本文将对法医族源推断的遗传标记、分析方法、挑战与发展进行综述。

    2025年02期 v.40;No.216 226-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调查报告

  • 238例冻死案例的回顾性分析

    权冰娥;伏建斌;杨路;

    目的 探讨冻死案件的一般法医学特点。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方法,收集了238例冻死案例,对死者年龄、性别、精神状态、场所、地点及法医尸体检验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8例冻死案件中,男性多于女性(1.833∶1);18~44岁年龄段最多(占58.82%);精神病患者、流浪及酒后冻死均发生室外,占61.76%; 2月死亡率高于其他月份(占36.13%),北方(占97.90%)高于南方;尸体检验常见反常脱衣现象(占57.56%)、尸斑鲜红色(占53.36%)、胃肠道出血(占40.34%);统计中吸食毒品、服用酒精或安眠药等后发生冻死者均在室外,特别是服用酒精后发生冻死者最多见(占12.61%)。结论 冻死案件具有一些突出的法医学特点,可结合现场勘验、死前精神状态及气候变化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0;No.216 233-23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司法精神病重复鉴定8例及原因分析

    范华;朱明霞;杨会;陈顺驰;

    重复鉴定一直是司法界的难题,某些重大、复杂、疑难等刑事案件,因鉴定意见存在异议,为确保鉴定意见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办案机关往往仍需提请重新鉴定。本文结合案例,对多次鉴定案件的鉴定思路,提出若干分析意见,供同行参考讨论。

    2025年02期 v.40;No.216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技术交流

  • 核酸纯化仪结合真空浓缩仪对DNA回收率影响的研究

    巴华杰;聂昊;张星辰;朱爱华;金明;

    目的 研究核酸纯化仪结合真空浓缩仪对DNA回收率的影响。方法 007标准品39管,每管取样2次,每次30μL,分别采用PrepFiler Express~(TM) BTA纯化试剂盒在AutoMate Express~(TM)纯化仪上进行纯化操作,洗脱液分别为30μL和200μL。其中洗脱液为200μL的样本采用微量DNA样本真空浓缩仪浓缩至30μL。分别测定获得DNA溶液的浓度,计算DNA回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007标准品的测定DNA浓度为0.08~0.15(0.11±0.02)ng/μL,与试剂盒标注的浓度(0.1 ng/μL)有着显著差异(t=3.88,P<0.01);纯化浓缩组(洗脱液为200μL浓缩至30μL的样本)的DNA溶液浓度[0.05~0.13(0.08±0.02)ng/μL]显著高于纯化组(洗脱液为30μL的样本)[0.02~0.08(0.05±0.01)ng/μL](t=21.20,P<0.01)。纯化浓缩组的DNA回收率[54.55%~92.86%(75.41±10.12)%]远高于纯化组[25.00%~54.55%(39.79±7.13)%](t=19.79,P<0.01)。结论 核酸纯化仪大体系洗脱系统可大幅提升DNA回收率,结合真空浓缩仪可有效提升DNA溶液浓度,进而提升DNA检验成功率。

    2025年02期 v.40;No.216 24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案例分析

  • 骗服安定后皮下注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致死1例

    李雄;丁佳萌;程浩;张乐;黄飞骏;严赫;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张某,男,42岁。独居,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某日与他人(李某)发生口角并产生肢体冲突,次日下午被亲属发现在家中死亡。经勘查、取证,在犯罪嫌疑人李某家中发现可疑工具(注射器1支及残留油性液体的安瓿瓶2个)。为查明死亡原因及死亡方式,委托进行法医学鉴定。

    2025年02期 v.40;No.216 24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气枪弹误伤后交通事故认定1例

    王森;曾海霞;沈丛达;毛文栋;马祥涛;吴毅;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9月18日14时姚某与黄某驾驶小轿车在打猎归途中,姚某被打猎用的气枪(图1a)击中右侧腰背部,黄某立即拨打“120”送医治疗,到达医院时已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减弱,于当日17时宣布临床死亡。据黄某供述:当时姚某驾驶小轿车,黄某坐于副驾驶位置,姚某开车不慎撞到停在路边的小货车,导致放于后座的气枪走火击中姚某。

    2025年02期 v.40;No.216 247-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氰化物中毒死亡并发气胸1例

    孙晓琳;

    <正>1案例材料1.1简要案情死者何某,女,22岁。2016年2月某日1时接报称:有一女性在其租住房死亡。即前往调查。1.2尸检概况尸表检验全身皮肤黏膜发绀,口唇颜面青紫。尸斑暗红色,分布于耳廓、背部、腿背侧未受压部位,指压不褪,尸僵各大关节存在,中等强度。头部未见创口及触及头皮下血肿,双眼睑略肿胀,双眼睑结膜充血;口唇微张,上、下外唇可见散在小片状干燥结痂;左侧颈部可见线样间断性划伤,结痂,长2.5 cm,前胸及双侧胸锁关节处皮下组织均可触及大面积捻发感,体表可见陈旧性的划伤、创伤,分布在腕部。相关材料也反映之前有自杀征象。解剖检验胸壁及皮下组织呈鲜红色,肋骨及胸骨骨质无异常,气胸试验阳性;

    2025年02期 v.40;No.216 249-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利用防水被套致性窒息死亡法医学分析1例

    杨君德;吴东;冶海红;王孝龙;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19岁。2024年某日入住某宾馆。次日15时许,服务员在问询退房事宜无果后,刷卡打开客房门时发现床上一个疑似被套包裹的人体样物,遂报警。1.2现场勘查客房门窗完好、无破损痕迹,现场状态平和、无明显搏斗痕迹。房内东南角处有一头东尾西摆放的单人床(200 cm×150 cm),床上有一疑似头北脚南内置人体样物的白色被套,呈紧绷状,被套足底端自床沿处下垂,可触及大量凝胶状物坠积,被套侧边拉链呈闭合状,拉手内置(图1)。打开被套,内见一仰卧状男性裸尸(阴毛剃除),尸长180 cm,发育正常,体格健壮,尸僵强硬,尸斑暗红色,位于背部未受压处,指压稍褪色。颜面部青紫肿胀,双侧眼睑结膜充血,角膜轻度混浊,

    2025年02期 v.40;No.216 25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致血肿及脑积水法医学鉴定1例

    李美豫;刘芬苹;汪爱爱;朱杰;顾姗智;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马某,男,70岁。某年8月27日,因交通事故致头部受伤,住院诊断为双侧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伤后1个月余再次入院,诊断为双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并行双侧颅骨钻孔引流术。伤后5个月余第三次入院,诊断为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肇事方认为后两次住院与交通事故之间无因果关系,要求进行法医学鉴定。经调查,马某本次交通事故后,无二次外伤。1.2病历资料马某伤后即出现意识障碍,伴大小便失禁,1 h余送医。入院查体:神志恍惚,躁动,言语模糊不清,GCS评分11分,左侧枕顶部可见3.0 cm皮肤裂伤,四肢肌力5级。头颅CT示双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左颞叶脑挫伤等(图1A),脑室系统正常。住院期间行三次头颅CT复查,结果示:双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量逐渐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逐渐吸收(图1B)。

    2025年02期 v.40;No.216 253-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大片段缺失导致D21S11基因座出现稀有等位基因1例

    周玮;吕文锐;夏水秀;黄人婕;李立娟;高玉振;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检材来自于日常检案中的一起亲子鉴定案件,检材为血痕,检测中分型图谱出现异常。1.2 Sifa STR 23 plex v7.0试剂盒初次检验采用Sifa STR 23 plex v7.0试剂盒(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对血痕进行直扩,PCR体系各成分构成比和PCR反应参数设置按试剂盒说明操作,使用3500遗传分析仪(美国AB公司)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电泳数据使用Genemapper ID-X v1.5软件分析。1.3 AGCU EX25 STR Kit v1.4试剂盒复核检验AGCU EX25 STR Kit v1.4试剂盒(无锡中德美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被用来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PCR体系各成分构成比和热循环反应参数设置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后续分析同上。

    2025年02期 v.40;No.216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LCN-STR侦破命案积案1例

    骆继怀;吴军;哈飞;杨佳;霍亚菲;王涛;孙红兵;

    <正>低拷贝模板(Low Copy Number,LCN)STR分型的成功率低,分析难度大,实践应用LCN-STR分型极具挑战性。本例在一起命案积案遗留的黑色人造革手提包上检出唯一的LCN-STR分型,创新解析方法比中王某辉,破获该命案积案,为LCN-STR分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1案情资料1999年3月24日,兰州市某县农村一个小卖部内发生一起命案,店主裴某被抢劫杀害。经侦查人员走访,案发前一名可疑人员睡在小卖部旁的柴垛里,案发后不知去向,有重大作案嫌疑,后在柴垛内发现一个崭新黑色人造革手提包。2检验2.1 DNA发现、提取、复合扩增和检测

    2025年02期 v.40;No.216 258-25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拳击唇部致舌骨骨折法医临床鉴定1例

    黄庆万;武博;丁镇丰;顾力;魏文浩;赵建;蔡善顺;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李某,男,47岁。其左上唇被他人拳击后出现流血,自觉口唇、牙齿、咽喉部、颈前部疼痛。双方笔录反映,除伤者左上唇被对方用右手打了一拳外,当事双方无其他肢体接触。1.2病历摘要受伤当日急诊病历,主诉:外伤致上唇疼痛出血1 h余;PE:左上唇内外侧各发现一开放性伤口,外侧伤口长约3 cm,内侧伤口长约2 cm,两个伤口未贯通。受伤当日耳鼻喉科门诊病历,主诉:被打后咽痛17 h;查体:咽痛,咽部充血,未见异物,左上唇缝线无明显裂开、渗血;初步诊断:喉损伤(闭合性,待排),唇裂伤;诊疗意见:住院进一步检查、诊疗。受伤次日入院耳鼻喉科,入院记录现病史:患者1 d前被打后出现颈部疼痛不适,吞咽时明显,伴唇部出血,自受伤颈部疼痛无明显缓解;

    2025年02期 v.40;No.216 260-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